大家好!
上回談到手動模式閃燈的運用時機,與GN值與調整刻度間的關係,再配合ISO比值的平方根倍,
就可以計算出閃燈在手動模式下該給多大出力調整,要請各位記住的是,[GN值=GN100 X (相機設定ISO/100)的平方根值]
千萬別說 GN是與ISO成平方根倍 這是錯誤說法!
這回,我們來談談高科技為我們帶來更方便使用的數位相機系統,其中的自動對焦與測焦的方法,
最後我以一組測焦照片再為各位揭開 測焦 問題的神秘面紗!
相機對焦基礎知識
相機發展至今,已經有下列幾中對焦模式,
A.磨砂屏,裂像屏等手動對焦模式,這方式目前可說是已經乏人使用了,應用在一般以手動鏡,相機功能卻不足的情況下,還有部分愛好手動老鏡的朋友持續在使用,
但是相信在不久之後就會被峰值對焦所取代.
B.對比對焦模式,
1.在單反相機是透過45度反光鏡與副反光鏡將影像分光投射於90度的反光鏡下方,在此會有對比偵測器,
依照成像在最清晰的情況下產生訊號通知相機處理器來控制鏡頭,有些鏡頭也會在手動模式下使對比偵測器作動,不一定全然要使用AF模式.
2.在無反相機中也可以將此對比偵測元件置於感光元件中,做動原理就同於1所述.
C.相位偵測對焦方式,
相位偵測對焦方式,較上述為複雜且需要更高速的相機處理器來配合,一般是以感光元件中兩組成面的感光二極體來作比對,
此兩組二極體群會依照影像投射在最大強度作出比對,而判定是為準焦,
目前市場上的趨勢,大概都在影像即時觀測時使用,因為單反相機必須將反光鏡舉起,光學觀景器此時是無效的,必須在螢幕中觀察影像!
但是無反相機則因為沒有反光鏡,因此也無關景器無效的問題,甚至螢幕對應式觀景器也早應用在無反相機中了!
D.峰值對焦,
這是一項早在攝影機中使用的對焦顯示方式,透過影像投射在CMOS上的強度,與線條邊緣的實與虛,顯示螢幕中會由處理器加入色點來標示在準焦區的影像,
當然,目前相機中還是僅在手動對焦時才採用這方式,另外就是透過外接攝影專用螢幕,在此裝置中也多會增加此種功能,
使用上,除了拍攝單張照片,另外在拍攝微電影,錄影功能中也是最佳對焦方式.
對焦馬達
我們常見的早期設計,因為對馬達控制技術不足,所以,
A.DC伺服馬達,恐怕僅剩餘少數幾顆鏡頭還在使用,
較進步之
B.超音波微小馬達,與超音波小型馬達,
這種馬達需要配合減速齒輪來達到一定扭力以推動馬達運轉,
為了取得大光圈
C.超音波環形馬達,
我要特別提醒,這種馬達除結構上不同於同軸馬達以外,其實就是一種多極面的直線馬達的環形化,
絕對不是靠超音波震動來推動的震動馬達,相機用的超音波環形馬達是以高頻驅動線圈,實際還是以磁場產生動力,使轉子轉動,
來推動鏡頭對焦組件. 超音波是為了提高磁場轉換效率.
D.微步進馬達,
這種馬達每轉一圈有固定步數,也是要馬達要配合齒輪組來達到增加扭力的,但是因現今技術進步,已經可以在不少新設計中見到應用.
但是因為齒輪組會佔據鏡片空間,所以難有經濟的大光圈鏡頭可以使用,還是以較小光圈的小型鏡頭使用為主!
驅動馬達來進行自動對焦
當相機半按快門啟動AF對焦時,鏡頭或機身對焦馬達就會開始運轉,而測焦原件同時偵測影像條件,相機處理器以使馬達在適時得以停止,
而此時應該是在最準焦的狀態,
對焦誤差的產生
A.反光鏡機械性偏差
B.影像不明確的邊緣,使對焦元件無對比反映,或相位對焦也無法區別平面物體的邊緣,致使對焦錯誤.
C.鏡頭機械性潤滑不足,或間隙已經過大.
D.超音波馬達先天性的步數解析不足,也會伴隨機械老化潤滑不足而產生誤差.
E.鏡頭設計造成的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裡就是我要揭開的測焦秘密,我以比對方式,將同一個鏡頭,在第一次條準焦後,不再調動鏡頭對焦,
每張照片只調動光圈大小,將會揭開鏡頭不準焦的秘密!
#1 測焦調整方式-1 對焦水平高低與中央十字對準,是測焦基本調整!

#2 測焦顯示-1 光圈值F1.1 峰值對焦顯示

#3 拍攝結果-1 光圈值F1.1 峰值對焦顯示

#4 測焦顯示-2 光圈值F1.4 峰值對焦顯示

#5 拍攝結果-2 光圈值F1.4 峰值對焦顯示

#6 測焦顯示-3 光圈值F2.0 峰值對焦顯示 這裡出現問題了,焦點開始後移!

#7 拍攝結果-3 光圈值F2.0 峰值對焦顯示

#8 測焦顯示-4 光圈值F2.8 峰值對焦顯示 這裡出現問題了,焦點開始後移!

#9 拍攝結果-4 光圈值F2.8 峰值對焦顯示

#10 測焦顯示-5 光圈值F4.0 峰值對焦顯示 這裡出現問題了,焦點開始後移!

#11拍攝結果-5 光圈值F4.0 峰值對焦顯示

#12測焦顯示-6 光圈值F5.6 峰值對焦顯示

#13 拍攝結果-6 光圈值F5.6 峰值對焦顯示

#14 測焦顯示-7 光圈值F8 峰值對焦顯示

#15 拍攝結果-7 光圈值F8 峰值對焦顯示

我以單純調整凖焦後,來調正光圈,
可以發現每組光圈值對應的準焦中心不不相同,
在最大光圈準焦區域,最後在F2~F8都不是準確中心點!
所以呢?研究對焦再久,都是鑽牛角尖的,一般性準焦就是AF的目的,精準性準焦,可能要靠您的調整功力!
結論:
因為這回我是以手動鏡來測試,所有對焦準確度是完全不因防手震,自動對焦馬達因素,等外在因素干擾,
所得的拍攝結果在真實呈現下,讓各位可以了解一個鏡頭其實在光圈變化之下不是單純的焦點不會改變,景深也不見得會是以焦點為中心向前後延伸,
在無反的A7R(A7)我也另外學到不少光學變化的秘密.
所以,一般我們以最大光圈來調焦AF鏡頭,可是卻會在縮小光圈後產生很大的偏移,所以我建議,測焦調焦時,一定要先以MF方式對準常用光圈的準焦點後,
再以各種光圈來比對,是否每個光圈位置都是準焦的,如果不是,一定要以常用光圈為基準,再做AF調焦,如果已經在準確範圍內了,就要相信這是最佳限度,
因為還有機械因素是沒辦法克服的,光源因素也很重要,尤其是室內日光燈,其實是會以交流電的頻率閃爍,致使對焦經常變化,要特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