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忽然對youtube的外國攝影相關影片相當沉溺.
主要是自己想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看完了許多知名的藝術攝影跟不同風格的人像攝影,
還有後製作教學的影片之後.
剛好有經朋友介紹的客戶, 還有一位想在MD事業上發光發熱的妹子.
就讓我開始自己的新風格嘗試與轉換的作業.
以下先以之前分享的男人像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其一, 來做比較完整的製作介紹.
完成稿

原本人像
阿明是對岸的朋友, 最愛的運動是自由搏擊.
後來因為受傷所以沒打了.
由於有這段前導故事. 所以在拍攝時的姿勢引導其實不困難.
不過畢竟是個涉世未深的少年, 總是會些許害羞.
===
5D MK II
24-70 F2.8/ F.8(沒記錯的話)
580EX, EX2.一盞放透射傘, 一盞放自己做的無影罩, 結果自己做的無影罩反而比較漂亮...
ET N1000 1/8出力, 上雷達罩.
ISO 50
S 1/200
AWB

原本風景
在我家附近找不到擂台, 所以只好去運動中心走走, 取到了這景
反而我覺得是最合適的.
24-70 F2.8
24mm 拍五張作HDR pro處裡.

實作+感壓筆
首先, 在每個過程當中, 都以新的圖層方式進行, 以免步驟記錄過多當機.
且不用擔心做錯, 就算是臉部的細修也是建議以此方式進行.
群組1
1.臉部-汙點移除筆刷, 取樣全部圖層.(新空白圖層)
2.人像去背-筆型選取工具+調整邊緣.(完成後會輸出成遮色片圖層)
3.眼白, 眼神光(新增遮色片圖層)
群組2+3
4.背景部分區域加亮, 並調色-(新增遮色片圖層)
群組4
前景作整合調色+些許逆光效果-(新增遮色片圖層)
重點注意.
要讓照片看起來不像是合成, 主要重點都在環境光感上.
相片有的光線
(色溫, 色相, 亮部 中階部 暗部色彩色相, 反差, 對比)
也就是說, 主要把合成的兩張圖的最亮跟最暗處要做的一樣, 不論是光線色彩或是對比.
這樣就只剩下去背有沒有去好的狀況而已.
會做前景色漸層的原因是
照片背景是逆光的.
所以人像也需要有逆光的感覺.
這樣作品才會有空氣感.
圖層

最後感想
網路上有很多爭辯是否應該修圖的文章.
我個人認同的想法是, 攝影沒有好壞, 也沒有對錯.
若是把自己呈現影像的能力給局限, 一直告訴自己那些該為那些不該為...,
那是不是同時也把自己的框框給局限了?
當然, 若自己在進行紀實的攝影, 那就是呈現紀實, 不是呈現後製紀實.
若自己進行的攝影是藝術創作, 那就讓自己的能力飛得高又遠.
器材, 軟體, 規則, 那些都是工具依據;
而能掌握作品, 能獲得掌聲,
靠的, 不是那些工具.
而是我們對自己的影像, 對自己所拍的人, 所付出的回報.
以上.
影片連結我就不放了, youtube很好找.
|